1996. 10
首屆“美境行動”在廣州啟動。當環境保護在中國還是一個新鮮而陌生的概念時,殼牌創造性的將環境教育引入到了中國青少年當中,鼓勵學生從身邊環境入手,發現問題,并設計與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做中歷練與成長,以實際行動保護地球。
“美源于心,境成于行”。殼牌倡議并支持“美境行動”二十多年,覆蓋全國三十多個城市,參與學生超過一百萬。
“美境行動”是由殼牌中國自1996年開始倡議并提供資金支持的青少年環保實踐教育項目,旨在增強青少年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培養其環保行為和責任感。
“美境行動”由項目學校、合作伙伴、教師、專家以及志愿者構成執行團隊,一年內的活動主要分為設計和實施方案兩個階段,期間還會穿插一些針對學校教師、學生的校內校外活動。項目開展以來一直堅持“美源于心,境成于行”的原則,鼓勵孩子們發現身邊的種種環境問題,自己設計環保小方案并予以實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實際可行的方式創造更加美好的環境?!?美境行動"的另一個意義在于通過孩子們的環保行動來提高家長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并以小搏大,用孩子來帶動成人,最終達到小手拉大手,共同美化環境的愿望。
1996年,“美境行動”首次在廣州啟動,并收到積極反饋。1998年,又推廣至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的中小學。2019年底,“美境行動”已擴展到了上海、廣州、江蘇、四川、陜西等30余個省市,參與項目的學生超過百萬。學生方案不僅涵蓋了廢棄物的利用、生態保護、環境污染的調查研究、綠色消費、歷史文化保護等內容,近年來也逐步開始運用STEM思維,綜合運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知識,創新融合的解決更為復雜的環保難題。
目前,“美境行動”的合作伙伴包括國家及地方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地方教委以及環保局、科協、民間環保NGO、教育機構等。
首屆“美境行動”在廣州啟動。當環境保護在中國還是一個新鮮而陌生的概念時,殼牌創造性的將環境教育引入到了中國青少年當中,鼓勵學生從身邊環境入手,發現問題,并設計與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做中歷練與成長,以實際行動保護地球。
“美境行動” 登陸北京,以其強烈的生命力,先進的理念、活躍的方式,廣泛的參與度,吸引了眾多教師、學生以及家庭的熱情加入,引發了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孩子們動手動腦,身體力行?!?美境行動”已成為了北京綠色教育一張響亮的名片。
“美境行動”第一屆教師交流會在上海舉行,京、滬、粵三地約五十位環境教育的教師們第一次相聚上海,相互交流在美境活動中的環保教學經驗,分享本地活動開展情況,并共同探討如何提高學生對環?;顒拥呐d趣,以及提出美境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美境行動”在江蘇省開展第十個年頭,已覆蓋全省70%的市、縣,參加的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已超過了1000多所,直接參與“美境行動”的方案設計和實施的師生達到了13萬人次,征集各類設計方案成果2000多項,環境教育受眾超過了300萬人次。
”美境行動”開展20周年之際,集結了二十余載“美境行動”的經驗和案例的書籍- —《美源于心,境成于行-青少年環境教育項目“美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出版?!懊谰承袆印睂⒗^續為廣大青少年搭建好綠色實踐平臺,激勵一代又一代不斷探索與開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未來。
STEM教育培訓暨“美境行動”陜西校園環境教育公益項目管理培訓在西安舉行。來自陜西省各地環境教育教師及環保領域專家等約150人參加?;顒咏榻B了STEM教育的基礎理論和科學研究方法,深入討論了STEM與環境保護及學科的整合,積極探索了新時代校園環境教育新模式。
第20屆上?!懊谰承袆印睉c典暨全國交流會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舉行。全國30余位參與“美境行動”的一線教師齊聚,分享實踐經驗成果及優秀案例,探索STEM教育理念與“美境行動”的融合,思考新時代背景下“美境行動”的發展。
殼牌攜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將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美境行動”,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美好環境建設,動手解決身邊環境問題,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行動能力,踐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學校教室經常會出現無人燈卻未關,室內光線、濕度無法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節,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來自西安市碑林區建國路小學的張子墨和馮一茗同學細心的觀察到了這些現象,通過可視化編程軟件,并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設計和落成了第一座了智能節電報警教室。他們運用光線傳感器自動調節燈光,通過觸摸傳感器進行場景的切換,控制光線色溫,當檢測到教室門關上后,等待5秒鐘關閉教室所有的電源,加入的報警系統分為了手勢傳感器直接感應報警以及校園保安一鍵報警處理。
網購商品剩下的包裝引起的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了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的張迦舜同學的注意,他運用STEM設計思維,設計出了新能源材料的外箱,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重復使用商品外包裝箱。還通過RFID標簽和無限科學相關技術的結合,加密個人信息 ,從而大大減少資源的浪費,保護地球。
面對地球上水源越來越少的狀況,連云港市建寧小學張敬涵、楊雁冰等同學運用STEM的思維設計了雨水回收系統。該系統包括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澆灌系統、魚池生態系統、假山噴泉系統及傳感控制系統,充分利用了毫不起眼的雨水,達到了循環利用,保護水資源的效果。比如,循環利用魚池中的水來自屋頂上的雨水收集器,每當下雨,雨水就會順著這根白色收集管道存入水窖中。當魚池中水位較低時,浮球下降,浮球末端的連接塞將被打開,水窖中的水流入魚池。當水位上升時,浮球也跟著上升,連接塞將會關閉,控制魚池的水量。
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的師生打造了一個天臺花園,這個花園不僅是欣賞花草,感受自然的場所,更是學生們的天然教室。他們以天臺花園為載體,觀察分析天臺花園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記錄不同區域不同植物的生長情況,收集數據繪制生態地圖,通過數學建模,探究不同植物的最適生長條件,開發土壤墑情監控App,完成了天臺植物最適土壤墑情優化建議任務。為了有效科學地進行天臺花園的管理,學生們還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其中,設計了搭載探測器且個性化十足的園林火車及自動化噴淋系統,使天臺綠化成為校園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同時使天臺成為校區綠化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上海建平中學的賴怡婷同學研究和設計了一種智能水龍頭,通過電磁閥的控制,關掉最有可能被老人或者兒童忘記關掉的水龍頭,解決了水資源無端被浪費的問題。并且還頗有新意的設計出來一款手機APP,根據不同的用途,比如刷牙,洗臉、洗澡等,推薦最大用水量,當超過最大用水量時,APP會發出報警聲,提醒使用者節約水資源,或者提醒記住關掉水龍頭。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七一潺亭中學的同學們發現,校園里使用過的塑料中性筆芯筆殼造成了不小的白色污染,于是學校全體師生開展回收廢筆芯、筆殼環?;顒??;厥盏墓P芯筆筒賣給廢品公司專業處理或變廢為寶、制作成手工藝品和筆筒等,重復使用。為了能更有價值的回收利用,學生們找到羅江區生態環境局與環保專家一道聯系塑料產品制造商,探討是否可以更進一步精細化、有針對性的專業處理及再生產循環利用,生產出新的筆芯、筆殼,或者生產成日常生活必需品減少塑料浪費與污染。目前,此實踐活動正處在四處尋求更合理的解決辦法與推廣的體驗活動中。